P2P:大浪淘沙始见金

2020-05-28 点击: 深度解读

  互联网金融热潮催生的P2P

  早在2006年,国内首家P2P平台宜信就已经诞生,但一直在默默地龟速增长。2009年“四万亿”催生的畸形牛市慢慢消退后,长达4年的慢熊了人们对股市的热情;而房价的高企和限购政策的存在让投资者钱的或被动或主动地“烂”在银行里。直到2013年,余额宝横空出世,带热了一个名词:互联网金融。从此中国的理财市场进入新阶段。

  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火热,让同属于“屌丝理财神器”年化收益率高达20%的P2P网贷在2013年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。根据艾瑞的统计数据:2009年P2P平台不足100家,成交总额不过1.5亿元,但2013年时P2P平台数量已达300家,成交总额680亿元,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一季度P2P平台数量已突破1200家,成交总额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(如下图)。

  高收益率的背后

  最新数据显示,如今P2P网贷年化收益率由原来的20%降到了18%左右,有人则质疑,如此高的年化收益率不可持续。一旦经济出现剧烈波动,很多借贷者将无力,届时,P2P公司的很多标的将出现坏账。

  在行业内的人看来,以上说法不值一驳。

  地标金融总裁刘侠风对笔者表示:首先,P2P平台在选择标的时会有所甄别,对于那些消耗资金数量巨大、回款时间长的标的都会敬而远之。

  刘侠风特意举了一个例子:“中秋节临近,假如一企业生产的月饼口碑特别好,每年都是供不应求,订单数远远的高出了它的生产能力。那么企业面临两个选择:①把接不了的订单退掉,能挣多少挣多少;②借入一笔资金,请几个临时工,扩大生产,赚取超额利润。对于这种企业来说,假如它生产一盒月饼的成本为50元,销售价格为100元,生产所需时间为1个月。那么对于它来说,它的月收益为100%,年化收益高达1200%,20%的年化借贷成本完全是可以承受的。”

  刘侠风表示,事实上20%的借贷成本在民间借贷中并不算很高,很多小贷公司放贷的利率达到月息3分、4分甚至更高。P2P行业20%的借贷成本对于借入者来说,反而是一种降低负债压力的有效手段。

  光鲜背后泥沙俱下

  P2P网贷平台数量快速增长,从一千亿的交易额来看,却还只是打开了市场的一小部分。剩下的市场还有待开发。而光鲜背后,也不乏一些失败的赌徒。

  据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“2014年中国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”上披露的数据,目前可查的P2P机构有1200家,到7月份为止,实际上跑的有150家,每个月有6、7家跑。

  刘侠风对此表示,就他所知道的情况而言,并没有真正的P2P平台破产。目前倒闭或跑公司主要是两类:1、“伪P2P”网贷公司,即无实体公司,无真实标的,专门诈骗投资者的钓鱼网站。把这种骗子公司的账算在P2P公司头上,实在是说不过去。2、平台自融自用。所谓“自融自用”,是指平台将投资者的资金筹集为自己所用,此类平台通常具有实业背景,目的在于解决本公司或关联企业的资金问题。但是,所谓P2P就是定义于民间的信息中介,即信用中介,也就是为资金和项目对接服务的中间人。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,开赌场的只抽服务费的话,永远不会破产,但是如果你跳到赌桌上去跟客户赌,迟早有一天你会输光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P2P平台作为中介,如果某个标的出来损失,不影响平台的。但这种平台自融自用,实际上等于中间人跳到赌场去赌,如果风险把控不当,则很容易出现无法还本付息的情况。

  刘侠风表示,虽然在这一年里“跑”的平台,主要还是以非法集资、尤其是诈骗平台为主,并没有P2P网贷平台爆发经营风险,但是P2P平台不会倒闭也不是绝对的。如果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,大量标的无法按时还本偿息,确实有可能面临投资者大量挤兑的可能。这里,如果平台自身实力不足无法,由此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。但是,刘侠风认为,就算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值得大肆渲染,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有风险的行为。过去刚性兑付的思想深入,投资者的风险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,但是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,刚性兑付的迟早是会破灭的。

  P2P只是一头“台风口的猪”?

  无准入门槛、无行业标准、无监管机的P2P行业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上演了跑潮,因此了投资者、借款人甚至P2P平台本身不得不考虑行业风险问题。

  对于平台而言:

  1、P2P网贷性风险。原工商注册产业分类并不能准确概况P2P网贷行业的经营性质及业务范围。因此致使同样是P2P网贷公司,哪怕业务等类似,但工商管理局显示的经营范围却相差甚远。

  2、遭受黑客风险。8月9日,深圳P2P信贷平台金海贷发布公告称,因为黑客,网站不能正常运营。然而,这并不是唯一一家遭受这种待遇的P2P平台。此前,包括人人贷、拍拍贷、网贷之家、翼龙贷等在内的多家P2P行业相关公司都被黑客过。至于黑客从哪儿来打哪儿去还无从得知,也未曾发生过大的资金损失案例,但可以肯定的是,平台的技术安全在黑客面前显得太脆弱,并且光凭这一点就值得投资者三四再三思,甚至退避三尺。

  3、网络洗钱风险。P2P网络借贷业务并非现场验证客户资料,而是直接在平台提供身份资料,一人注册多个账户骗贷、洗钱、恐怖融资等皆有可能发生,况且P2P平台对于客户的资金来源更是无从考究。

  4、借贷人违约风险。其中包括两种情况:其一,借贷人由于项目未能盈利或破产等导致无法债务。对此,平台则需要在房贷后实时资金去向或项目标的实现情况。其二,借贷人一开始就提供了假标的信息进而骗贷,骗贷成功后跑。这就了平台的风控能力强弱,如果在项目审批时信息错漏未能察觉,那么后果可想而知。

  对于借贷双方而言:

  1、客户信息隐私安全风险。一方面是平台主动泄露客户隐私风险,自网络时代,个人信息便在某企业或某工作人员手下贱卖而获取非法收益,那么P2P平台会否为这点利益而自抛行业呢?另一方面是平台被动泄露客户隐私风险,平台的安全技术在黑客面前不堪一击,那么一旦安全技术被破解,客户信息就岌岌可危。此前携程发生的客户信息泄露事件、CSDN多达600余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更是的教训。

  2、非法集资风险。P2P公司“自融自用”,在其吸收资金后用于自己及其关联公司的生产经营或高利转贷。2014年1月,乐网贷相关负责人康某、韩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罪被,这也是在P2P平台案件中,首次以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罪平台负责人。

  3、借贷资金被挪用、占用风险。在P2P平台借贷交易中,资金并非直接从投资人账户流入借款人账户,而是通过P2P平台或第三方支付平台,倘若是前者,那么一旦内部人员疏于自律,就可能擅自挪用客户资金。而如果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,那么客户资金的安全性能才更高。

  4、不合规风险。为吸收投资人而自建体系,再利用平台储备资金为投资人提供本金保障。可一旦发生高杠杆利率风险,本金保障真的还能提供保障么?

  5、债权转让模式风险。有的P2P平台在开业后大量吸取投资人的资金,再当“赚的”盆满钵满时宣布倒闭,之后发动“水军”通过各种渠道对投资人收购他们的债权,此时,投资人为求就很有可能以超低折扣转让债权,而P2P平台则只需兑付剩余少数投资人的本金后圈钱走人。实际上,根据《合同法》的,当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必须通知债务人,否则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。

  6、平台未尽居间人如实报告义务风险。平台与借贷双方形成了居间合同关系,P2P平台有义务客观真实地披露借款人的调查结果。

  7、平台催收到期债权,借款人及其家人人生与安全保障风险。当借款人逾期清偿债务时,P2P公司则需充当催款角色,并且必须以的方式对借款人进行催款,不得额外收取费用,对借款人及其家人的及安全实施或。

  可见,在众多风险面前,P2P行业就犹如只是一头在互联网金融台风口上的猪,一旦风停,它将重重地摔在地上。

  稳健经营的“红线”

  高收益的背后却风险重重,投资者该如何避开这些雷区呢?刘侠风表示:首先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,24%红线不要碰!这个24%是怎么来的呢?刘侠风解释道,在当前利率水平下,正常的民间借贷利率在月息两分左右(即年化24%左右),除去2%左右各种运营成本和摩擦损失,给到投资者的收益最多也不过22%左右,如果中介还要抽取一部分中介费用的话,投资者得到的收益一般不会超过20%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,一些新的P2P平台刚上线时,为了吸引客户它会放弃中介收入,所以他们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可以做到22%。但随着平台的逐步做大、做强,它们给出的标的收益率慢慢会降到18%、16%。所以,总结来说,畸形的高收益,意味着畸形的高风险,这往往就是陷阱,而不是馅饼。刘侠风进一步强调,这个24%还只是目前资金比较紧张、借钱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才有的。如果出现央行降息、增加流动性,民间利率下降的话,这个红线的标准也有可能往下走。

  第二,考察自己所选项目标的真实性。这一点对很多投资者来说很有难度的,毕竟考察项目往往需要很多专业知识,或者时间、人力成本。那么,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分散投资,选投不同的平台进行投资,在同一家平台上,也可以同时选择几个不同的标的来投资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永远是规避风险最简单易行的办法。

  第三、选择可靠的平台才能降低投资风险。如果第二条所说的分散投资方法让你觉得麻烦,那么你在“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的同时,看好你的篮子”,也就是说你得对你选择的平台做好调查:最好在工商管理局检查该公司是否有工商登记,并查看其注册资金;

  然后,实地考察该公司工商登记地址上是否真实存在;再然后,检查在支付方面是否通过如汇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平台,第三方资金托管能够很好地降低平台造假可能性,并避免产生资金池;最后,在监管细则出台前,P2P平台随时可能放上假标的,所以当你投资之后,要保存好所有标的的信息,这样至少事后仍可以和定责。

  大浪淘沙始见金

  根据《2014年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》,2013年末,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94.1万亿元,年增长13.3%。2010年至2014年,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呈现稳定上升趋势,而2014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中,存款及现金占比超过50%。由此可见,中国人的钱大部分仍沉睡于银行中,并非用于投资。那么,对于新兴的P2P行业而言,无疑是再好不过的市场前景(如下图)。

 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,银行、券商、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,公司、小贷公司、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跑马圈地。未来P2P行业或者也将面临像团购一样的激烈竞争,实力弱的公司或许会在存量资金与交易量的争夺战中失败。

  而那些想浑水摸鱼的借贷公司在经过一轮的洗牌后也将被无情淘汰,最后胜利的佼佼者们将会进一步打破银行垄断、被严格控制的金融体系,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高回报和投资机会。同时,中小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也将有希望被化解。

  (责任编辑:王超)

P2P:大浪淘沙始见金

http://m.kangaroo-egg.com/shendujiedu/11220.html

上一篇:万达战略控股快钱进军O2O领域 下一篇:传百度欲20亿收购快钱支付